真正的财富自由股票配资的最新消息,始于对“常识”的背叛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股市里大多数人都在亏钱? 因为他们太“正常”了——涨了追,跌了跑,永远跟着人群跑。
但真正的赢家,往往是那些敢和市场唱反调的“疯子”。 比如有个股票9个月翻4倍,130块涨到529块,结果90%的人中途就被洗下车了。
再比如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,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,取名叫《泉》,骂醒了整个艺术圈。 今天要聊的,就是怎么用这种“反骨思维”,在投资市场里吃到整条鱼。
艺术圈的“捣蛋鬼”,成了投资大师的祖师爷
1916年,一群年轻人躲进瑞士的酒馆,对着战争和传统艺术竖中指。 他们管自己叫“达达”,意思是婴儿的咿呀学语——纯粹、混乱、不管规矩。 领头的杜尚干了两件惊掉下巴的事:给《蒙娜丽莎》画上小胡子,又把小便池签个名送去展览。
所有人都骂他疯了,可百年后,这两件“垃圾”成了现代艺术的地基。 达达派的核心就一句话:撕掉标签才能看见真相。
就像比卡比亚把表盘泡墨水再甩纸上,他说这叫“让机器发疯”。 这种反叛,和投资大师约翰·邓普顿的操作如出一辙——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,所有人抛股票逃命,他借债抄底104家快破产的公司。 结果呢? 4年后资产翻5倍。
巴菲特的“捡破烂”哲学
逆向投资不是闭眼唱反调,而是像猎人闻血腥味。 1963年,美国运通卷入诈骗案,股价腰斩。 华尔街集体跑路时,巴菲特蹲在超市收银台数了一天:发现老百姓照样刷运通卡。
他立刻押上40%身家,两年后翻倍离场。 同样套路在2008年金融危机重现:雷曼倒闭那周,他给高盛塞了50亿美金,条件是“每年白拿10%利息,再送打折买股票的票根”。
绝的是中石油——2003年油价30美元,他1.3港元抄底;2007年油价破百,所有人喊“能涨到200”,他却在13.5港元清仓。 后来股价飙到48块又摔回6块,提前跑的巴菲特笑看风云。
庄家最怕的“钉子户”:洗盘?
达达派搞创作讲究“偶然性”,比如阿尔普把画撕碎再随机拼贴。 这种对失控的包容,恰恰是长线投资的精髓。 还记得开头那只9个月翻4倍的股票吗? 它在2021年3月拉完大阳线后,硬是缩量洗盘三个月。
中途反弹? 几乎没有。 熬不住的散户骂骂咧咧下车,结果刚走就迎来17天暴涨40%。 磨人的在后头:涨到240块又横盘34天,等筹码洗干净,直接冲上500块。 庄家的陷阱永远是同一招——用时间逼疯聪明人。
就像汇添富基金抓到的烟台冰轮:2009年根本没人研究这家公司,他们却从财报里挖出冷链物流的金矿,吃下整个主升浪。
大脑装了“跟风报警器”
神经科学发现,人看到别人逃跑时会触发杏仁核警报——这是原始人躲野兽的本能。 放到股市就变成:茅台涨到2000,你觉得“不买就错过”;暴跌到1500,又怕“还要腰斩”。
达利欧说得更直白:“眼前的东西总显得特别大”。 破解方法来自邓普顿:把“最大悲观点”当买点信号。
2014年A股2000点,银行股破净(股价比净资产还低),他敢重仓;2015年5000点全民喊“冲破6124”,他转身就走。 回头看看,多少人套在5178的山顶。
三步养成“反骨脑”
画个“恐慌指数”刻度盘
下次看到股票暴跌,先问:企业真垮了吗? 2011年双汇碰上“瘦肉精”事件,股价腰斩。 但调研发现老百姓照吃火腿肠,这就是黄金坑——后来走出深V反弹。
给操作加个“24小时封印”
达利欧的原则很实用:“所有东西放眼前看都很大,过段时间就变小”。 尤其想追涨时,强制自己隔夜再下单。
备个“捡破烂清单”
顾耀强总结过五类逆向目标:没人研究的冷门股、突发事件错杀股、黎明前的周期股、重组分歧股、治理改善股。 定期筛一遍股票配资的最新消息,比盯大盘管用十倍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